发掘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破解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关于连州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研报告
来源: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 发布时间:2018-06-29 08:46:52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结构能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连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连州农村居民增收态势持续向好,生活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支出亮点纷呈,消费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引擎”已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连州市城乡住户调查抽样数据,并走访多位农村居民开展调研,详细剖析了连州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进而探讨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并对如何拓宽农村消费领域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连州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一、连州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基本情况
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300元,比上年增加611元,同比增长6.3%。
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中呈现五升三降,如表1所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18元,增幅居首,增长20.3%,第二是人均交通通信支出968元,增13.6%,第三是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58.6元,增长12.1%。此外,人均居住类消费支出2052.7元,增长7.4%,人均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4075.0元,增长5.3%。出现下降的有三类,分别是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人均生活用品消费支出、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下降幅度依次为9.2%、7.5%、4.4%。
表1: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单位:元、%
|
2017年
|
增幅
|
占比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10300.0
|
6.3
|
100.0
|
一、食品烟酒
|
4075.0
|
5.3
|
39.6
|
二、衣着
|
436.0
|
-9.2
|
4.2
|
三、居住
|
2052.7
|
7.4
|
19.9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729.7
|
-7.5
|
7.1
|
五、交通通信
|
968.0
|
13.6
|
9.4
|
六、教育文化娱乐
|
958.6
|
12.1
|
9.3
|
七、医疗保健
|
918.0
|
20.3
|
8.9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162.0
|
-4.4
|
1.6
|
二、新时代背景下连州农村消费呈现新特征
(一)消费水平稳步提升,衣食类消费支出占比小幅度下降。
如图1可见,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食品烟酒和衣着消费支出两项合计占比43.8%,比去年减少1.1个百分点,说明农民群众用于解决温饱问题的生存性消费有所下降。此外,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6%,比2016年39.9%下降了0.3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该系数下降,说明农村居民用于食品以外的消费进一步增多,生活水平和消费品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图1:2016-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食品烟酒和衣着消费支出占比
(二)住房消费支出持续升温,农村居民追求更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追求居有其所的同时,渴望更好的居住环境,住得舒服已经成为新的追求目标。2017年,连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052.7元,同比增长7.4%,占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用于新建住房,楼房翻新加层、维修装潢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三)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交通通信消费大幅增长,比重进一步增加。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村居民不仅仅满足于衣食无忧,而且向更高境界和层次的消费迈进,如体现在更加注重健康保养、子女的教育和家庭娱乐方面的开支增加、交通和移动通讯网络费的大幅攀升等。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分别为918元、958.6元和968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3%、12.1%、13.6%,这三项消费支出合计的比重也由2016年的25.5%增加到2017年的27.6%(见图2)。此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及教育文化娱乐三大支出合计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1.3%,是支撑农村消费增长的强有力因素。
图2:2016-2017年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交通通信消费占比情况
(四)服务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医疗、教育文娱和交通通信服务性需求强劲。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459元,比上年增长20.3%,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服务支出1573元,占比45.5%,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类服务支出798元,占比23.1%,人均交通通信服务支出655元,占比18.9%,这三项支出是农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主要增长动力。从数据可以反映出,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以疾病防治和身体保健养生为主的医疗、子女教育的投入以及交通出行和移动通讯网络等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支出分流,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耐用消费品持续升级,形成消费新亮点。连州市农村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多,升级换代趋势更为明显。与2016年相比,2017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13.7辆,增长63.3%,在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中增速最快;每百户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16.8台,增长18.5%;每百户空调拥有量51.6台,增长16.8%;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拥有量206.3部,增长12.2%;每百户洗衣机拥有量57.9台,增长11.8%;每百户摩托车拥有量106.3辆,增长8.4%;每百户家用计算机拥有量27.4台,增长7.3%。由此可见,随着汽车进入农村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由此有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带动农村旅游、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内需,最终发挥新型消费对刺激农村需求的“引擎”作用。
三、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变化的成因分析
(一)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高,随之消费水平也高,反之,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也随之下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连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9095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92.9元,增长33%,年均增长9.4%,消费支出也随之从2014年的7560元增加到2017年的10300元,增长36.2%,年均增长8%,连州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呈现同步大幅增加的趋势,可见,释放消费潜力必须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图3:2014-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及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二)消费观念的转变带动消费层次的升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已经从过去的追求衣食无忧转变到现在的追求享受和发展,不断追求消费的更高层次,对衣、食、住、行、用、文娱、医疗、教育等消费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农村居民对家用小汽车的购买力不断提升,对空调、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强,消费层次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活力。
(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盘活了农村经济。近年来,连州市委市政府聚焦“三农”工作,积极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连州菜心、水晶梨、东陂腊味等现有农业品牌,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点,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产业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等,这有利于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提升和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连州农村居民消费潜在的主要增长点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耐用消费品、交通及通讯网络消费支出铺垫了硬件基础
“十二五”以来,连州市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很大的突破,农村的水、电、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农村消费的升级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水电,据调查,大部分群众都认为乡村在供水供电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使得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大件电器在农村得到迅速的普及,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二是村道乡道交通建设,村村通硬底化工程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高达八成的受访村民反映,现时通往镇村的公路均硬底化且路况好,农村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农民出行安全便捷带来真正的实惠,也刺激了农村家庭购买小汽车的需求。2017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13.7辆,增长63.3%,正说明了汽车在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不可小觑,过去小汽车在农村是属于奢侈品,而今正快速进入寻常村民家;三是移动通讯,随着农村移动通讯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提速降费措施的落实,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也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冲浪乐趣,农村和城市在移动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正日益缩小,农民享受高速高质的通讯网络指日可待,必将点燃农民信息消费的热情,带动农民群众在互联网方面的消费及与之相配套的衍生消费,如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的添置、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移动网络套餐的服务消费等,这类由互联网带动的信息消费在农村消费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
2.网购消费成为热点
据随机访问分布在连州市不同乡镇的65位村民开展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五的村民家庭有网购经历,将近七成的村民家里有电脑或者手机可以上网,愈五成的村民反映所在村子及附近均有快递收发点。据西岸镇石兰村委会村干部介绍,其所在村子有京东物流配送点,各类家电家装品牌的售后服务也较完善,近几年来,村里很多家庭都会优先选择上网购买家电产品。可见,农村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智能手机和宽带网络的快速普及,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消费热点,已不再是“高大上”的象征,众多新一代农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海内外购物的乐趣,这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潜移默化改变着农民的消费观念,也活跃了农村这块巨大的消费市场,将大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3.医疗保健需求大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有所增强,加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报销额度不断加大,缓解了许多农村家庭的看病压力,居民疾病防治较以往更加积极,用于维护自身健康保健消费的支出逐年提高。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918元,同比增长20.3%,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9%。随着农村外出务工队伍的日益壮大和工资薪酬的不断提高,外出人员寄带回家中给老人的赡养收入也随之增加,农村老年人追求长寿健康的意愿不断增强,对疾病防控、老年人保健品的购买、家庭医生上门诊治等方面的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亟待满足,这无疑会产生较大的消费潜力。因此,规范和整治农村医疗市场的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势必会带动农村健康医疗保健市场的快速发展。
4.文化娱乐类消费还需进一步挖掘
2017年,连州农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8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2%。据随机对65位农民访问调查,“2017年外出旅游观光次数为0”的受访者占了7成,可见当前农民的旅游休闲等文娱消费层次仍较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针对农民群众开展的精神文化活动匮乏,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方面的需求,农村文娱类消费大市场尚待挖掘。
5.服务性消费支出需求旺盛
服务性消费是指居民全部消费支出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实物性服务的费用,其区别于物质性消费。2017年,连州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459元,比上年增长20.3%,增长迅猛。农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新亮点。但目前服务性消费支出在农村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教育文娱(以教育为主)及交通通信三类,三项合计占了农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87.5%,其他如饮食类服务、居住类服务、衣着类服务等占的比例都较低,虽然教育文娱类服务支出比重较大,但主要集中在教育方面,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仍是较低,因此,在农村地区积极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培育网约车、订餐服务、在线教育、住房装修设计、家庭医疗护理、移动支付等消费热点,将会大幅度撬动农村消费市场活力,同时也让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便利。
五、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中央提出,仍然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现在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在农村。调研显示,连州市农村消费现状呈现“两个滞后两个落后”,即农村市场规划建设滞后、农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及农村留守群体消费观念落后、新型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正是不平衡不充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1.农村市场规划建设滞后。一方面,大部分乡镇的集贸交易市场建设规模小、规划散乱、卫生条件差、管理无序,缺乏综合性的有规模、上档次的肉菜市场,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在“食品”方面的高品质追求;另一方面,甚少管理规范、供货渠道正规的“乡村超市”落户乡镇,商店普遍以小型个体经营士多店为主,商品种类偏少,品牌商品缺乏,购物环境不佳,一部分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希望能在家门口“逛商场逛超市”的美好生活向往仍未能实现。
2.农村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仍有少部分村庄不同程度出现停水停电的现象,尤其是用水用电高峰期更为突出,据随机抽选65位农民访问调查显示,反映本村经常出现停水的受访者占16.1%,如丰阳镇丰阳村村民反映,由于水源不足,近段时间以来经常处于停水状态,村民基本的日常生活由此受到影响,也抑制了洗衣机、热水器、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农村的普及使用,抑制了相应的消费需求;二是村级公共交通仍不完善,当前农村公交线路主要覆盖到镇一级以及住在沿线公路的村,部分公交线路虽然规划到村,但班次少、时间间隔长,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很多离镇政府有一定距离的村庄难以享受到公共交通福利。据调查,现时连州村民出行到所属乡镇主要依靠摩托车或电动车(占76%)、村民自发组织的载客小汽车(占24%)等交通工具。如三水瑶族乡云雾村村民反映,每天只有上午、下午各一趟公车往返连州市区和三水乡之间,村民多数会选择坐摩托车到隔壁公交车班次较多的丰阳镇,再从丰阳镇搭公交车到连州市,由此一来,摩托穿梭于乡间小道,加之很多村民没有安全驾驶意识,不带头盔、报废摩托仍上路、超载等现象尤为突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群众出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对公交便捷出行的巨大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村村通公交蕴含着不可低估的消费潜力。
3.农村留守群体消费观念落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不断涌入城镇,有条件的农村孩子进城求学,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如此次调研的西岸镇东江村委会东田村、龙坪镇青石村委会何屋村、丰阳镇丰阳村委会井眼洞村,这三个村的常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7.1%、54.3%、38.9%,均低于60%,为典型的空心村。留守群体的年纪以55岁以上老年人、12岁以下学生为主,留守在村的成年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收入低、观念落后,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如连州市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仅为120元,与城镇退休职工不低于一千元的退休金相差甚远,养老保障程度仍偏低,使得农村留守群体对未来生活的支出预期增加,轻消费重储蓄,轻享受型消费重生存型消费。此外,留守群体不易接受像网购这种新的消费模式,据调查,从未网购的受访者中,80%是因为不懂得操作而与网购消费无缘。消费观念落后、不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等因素直接制约了农村家庭消费需求的释放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4.农村新型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服务型消费将占我国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以服务性为主的新型消费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已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差距还是迥然可见。据调研,农村在发展新型现代服务业还存在以下瓶颈:一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收入水平差异化导致需求层次参差不齐,富裕起来的农民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更愿意主动接受新生事物,更愿意主动体验诸如网约车、网上订餐、移动支付等新型的消费模式;而生活还处于温饱解决阶段或消费观念仍较落后的农民往往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的得益,比较倾向于选择低层次、廉价的服务产品。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意识的存在,使得在农村推广发展新型现代服务业很难把握标准,定位仍较模糊,新型服务业的进入仍面临诸多困惑;二是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当前,连州市大部分农村仍不富裕,农民的单项需求规模较小,有效需求的支付能力仍较弱,因而造成现代服务业的供给成本较高,盈利空间较窄,导致一些新型服务业的商家不愿涉入农村消费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
六、对策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连州市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消费加速升级的新阶段,应努力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培育农村消费新增长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信心
收入增长是刺激消费的基础,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主导因素。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才是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根本措施。一是充分利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和农村生存和发展条件,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二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在重视农产品品质和档次的基础上,既要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农业在第二产业上价值的大幅提升,也要注重用现代化发展理念,把农业延伸到体验休闲、养生养老等领域;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扶持推动本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四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提出“系统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因此,宅基地入市成为最近的热点,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提高将不仅仅是梦。一方面,随着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合法的手续加快土地的流转,获得土地承包转让金;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很多农民举家外出务工经商,村庄出现大量空置房屋的现状,可以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等契机,盘活这部分闲置房屋,鼓励和引导市民到农村租用农房体验乡村休闲生活,也可以鼓励本地能人、外地企业家到乡村创业,兴办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这也是一条打开农民财富之门的路子。
2.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费的便利性
要继续完善农村自来水、电网、道路网、通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进程。具体表现在:(1)在农村用水方面,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确保供水正常,促进洗衣机、热水器等耐用品的消费;(2)在农村用电方面,继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稳定供电能力,使群众夏天开着空调、冬天开着取暖器而不必担心跳闸断电的问题;(3)在农村便捷出行方面,要继续花大力气改善乡村道路条件,既要修成路实现村村通公路,也要注重路面的维护管理和道路标准的升级改造,俗话说“路通财通”,路况的不断改善,各种资源才能被顺利流入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从而活跃农村居民的消费活动,进而直接刺激诸如小汽车、大件商品物流等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此外,针对公共交通资源投放在村庄的覆盖面较低的问题,建议将同一个乡镇地理位置相近的村庄规划整合为一条公交线路,农民通常有赶集日外出“趁圩”的习惯,赶集日根据出行高峰期合理安排农村公交往返于沿线村落和镇中心之间,既满足了村民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也有效利用了公共资源;(4)在网络通讯方面,加大农村宽带网络的投入,提高乡村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为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品的畅通使用创造优质条件,也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农业”打好基础。
3.营造农村市场良好消费环境,保护农民消费热情
首先,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次、高品质、品牌化的商品及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农村市场的商品服务供给应注重差异化,着力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既要保留一批小型廉价的个体商铺,也要引进一批综合性的大型连锁超市商店,满足农村不同群体的消费欲望,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其次,要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消费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及虚假广告信息进入农村市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农民放心消费;最后,着力解决农村地区在网络设施、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完善物流、金融、宽带等“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农村淘宝在物流配送、为村民代购代支付、培训网购操作知识等积极作用,使农民享受到网购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提振消费信心
一是要解决好养老的问题。要健全社保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不断提高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待遇,花大力气解决农民养老难题,减轻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群众有底气、有信心敢花明天的钱,增强消费安全感;二是要完善政策托底制度,结合扶贫攻坚等工作,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救助力度,让贫困户也能实现消费愿望;三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要破解基层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尽快推广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报销比例,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减轻农民家庭就医保健压力,增强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真正使得消费这驾马车在农村快速跑起来。